湘潭市眾興科技有限公司
Xiangtan Spire Technology Co.,Ltd

剛果鈷礦:新能源時代的新戰場

發表時間:2021-06-17 18:06

2020年9月23號,馬斯克在特斯拉電池日上說了這樣一句話:“將最大限度利用鎳,把鈷減少到零”。


鈷是一種銀白色鐵磁性金屬,它可以使合金具有更高的韌性,使零件壽命提高3-7倍。從航天軍工到醫療顏料中都有鈷的身影。而最近幾年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,鈷又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使用場景,就是作為電極材料。


目前,常見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有四種,分別是鈷酸鋰(LCO)、錳酸鋰(LMO)、磷酸鐵鋰(LFP)以及同樣含鈷的三元材料。鈷在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方面不可或缺,2013年-2020年,用來做電池的鈷以每年10%的速度增長,目前鈷的消耗量中近57%用于制作電池材料。


雖然鈷很重要,但它也很貴。馬斯克之所以要實現“去鈷化”,正是他認為這樣能讓電池價格降低50%。


圖片

電池占了鈷消費的大頭


稀缺但重要,這讓鈷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趨勢下,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新能源時代的“特種石油”。而剛果金作為全球鈷最多的國家,也成了全球矚目的淘金地。


在目前全球探明的鈷儲量中,剛果金占了50%。2019年,全球39.6%的鈷都是由剛果金出口的,遠超第二名加拿大(7.38%)。安信證券曾遠赴剛果調查,得出了未來全球鈷業“得剛果金者得天下的結論”。因為剛果不僅儲量產量雄踞第一,鈷礦的品味也高,開采條件好,且都是大礦,富礦,服務年限長。


圖片

剛果金的鈷出口占全球39.6%


那么,剛果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?有哪些企業在剛果“淘鈷”,剛果的鈷礦又存在哪些風險?本期視頻我就與大家談一談剛果的鈷產業。



這個地球上名字里帶剛果的國家有兩個,一個剛果金一個剛果布,兩者隔著一個剛果河。我今天要說的主角是位于剛果河東邊的剛果金,曾經是法國殖民地,為了方便,下面都簡稱剛果。


剛果國土面積234.5萬平方公里,與1.5個新疆差不多,但人口超過1億。


作為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成員之一,剛果至今仍是一個完全靠“老天爺賞飯吃”的國家,經濟高度依賴自然資源,基本沒有什么工業能力。


2016年,其國內50%以上的GDP來自礦業和農業,出口方面則幾乎完全依賴于礦物。2019年80億美元出口額中,超過98.3%都來自礦物及其加工產品,鈷在其中占了將近1/3。而剛果出口的鈷中,97.9%都賣給了中國。


圖片

圖片

剛果金的鈷幾乎全部賣給中國


在新能源浪潮下,鈷這種金屬自然成了剛果政府新的“下金蛋的雞”。但缺乏工業能力的剛果,很難憑借一己之力開發鈷礦。因此,目前剛果大部分鈷產能都掌握在外國企業的手中。


剛果境內最大的鈷生產商是嘉能可,占總產量的29%。第二名是洛陽鉬業,占產量的27%。第三名是意大利石化集團ERG,占產量的11%。剛果自己的產能主要來自手工和小規模采礦,這些產量僅占9%。


但在剛果淘金和當初在美國西部淘金一樣都不怎么安全。


首先便是政治風險。剛果歷史上戰亂頻發,到2019年才實現了歷史上首次政府權力的和平過渡。但新政府上臺后,社會仍然不穩定。東部地區戰亂不停,瘟疫貧乏。在剛果,你隨時會面臨子彈、埃博拉、霍亂、瘧疾的威脅。要不是鈷不可或缺,剛果實在難以稱得上是理想的投資目標。


其次便是基礎設施匱乏。想致富,先修路,對于要把重達數噸的礦物運送到工業園和港口的礦業來說更是如此。但剛果的基礎設施由于戰亂和政府效率低下,連瀝青公路的覆蓋率都只有1.8%。


境內的大部分鐵路都是殖民時代的遺產,技術標準不統一而且年久失修。而且,全國只有一個叫巴納納港的海港,可以把礦石運到其他國家。


最后,剛果的手工礦里童工問題嚴重,國際特赦組織曾經甚至發現年僅7歲的兒童在手工礦場工作。中國最大的鈷生產商華友鈷業就在2020年由于童工問題停止了從剛果個人手中購買鈷。


同時,剛果在鈷方面的腐敗也十分嚴重,例如嘉能可和ERG在2010-2012年花費數十億美元購買了采礦特許權,但這些款項居然一分錢都沒落入剛果財政部。


鈷企業在剛果投資賺錢本就十分不易,剛果政府新的決定又增加了不確定性。前幾期我提到過印尼的鎳,如今剛果也開始打起了一樣的算盤。


目前剛果出口的主要是鈷礦石,精煉環節大部分集中在海外國家。因為出口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利潤低,所以剛果也開始打起了精煉的主意。


2019年,剛果通過了一項新法律,要求境內所有手工開采的鈷礦石交易都必須通過一家新公司,剛果國有礦業總公司的子公司EGC。剛果賦予了EGC在鈷行業的壟斷地位,讓它掌握鈷的采購、處理、加工、銷售和出口整個環節,并擁有鈷的定價權。彭博曾預計,EGC可能控制全球近15%的鈷礦產量。




雖然困難重重,但在全球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,誰能控制新能源電池材料的上游原產地,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先機。


2020年2月,三星SDI與嘉能可簽署協議,將從2020年至2024年期間向嘉能可采購2.1萬噸鈷原料;2020年年中,特斯拉緊隨其后與嘉能可達成協議,向其購買約5000噸鈷,將會直接供應上海超級工廠以及未來的柏林超級工廠。


在碳中和的時代趨勢中,這場鈷礦爭奪戰中自然少不了中國企業的身影。


2020年12月,中國公司格林美宣布與嘉能可的戰略采購協議合同期限延長至2029年12月31日,在合同有效期內,嘉能可將向格林美供應不少于13.78萬噸的鈷資源。同一個月,洛陽鉬業以5.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礦業巨頭自由港的全資子公司FMEC,并買下了其在剛果的Kisanfu銅鈷礦項目。


Kisanfu銅鈷礦資源量豐富,銅鈷礦石平均品位高,潛力非常大。而諸如中國有色集團、萬寶礦產在剛果的冶煉項目也在2020年陸續投產。


在先前碳中和背后的中國能源大三角視頻里,我們曾提到一個國家的命運往往與能源體系的創新息息相關。原油時代,美國在原料地控制了中東,在生產端通過石油巨頭控制世界市場,在運輸端改用大型輸油管道,而在消費端則大規模推廣廉價的燃油汽車。


在新能源時代,除了相對應的光伏、特高壓與新能源車外,同樣需要確保新能源產業中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安全,某種意義上,這甚至可以說是新能源革命的根基。這不僅會影響我國的產業布局,影響我國的發展質量,也一定會影響我們民族未來的生存空間。





分享到:
走進眾興              產品展示              新聞中心              營銷中心              聯系我們
郵箱:xt168@163.com
地址: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建鑫國際社區2號樓
0731-58551919
移動端